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

關於交換學生

穿越半年的時光,我回到了台灣
回到台灣快滿一月了,至今還是難以置信那半年的美好生活
旅遊了十個國家:

法國 (巴黎、尼斯、坎城、聖米歇爾山、史特拉斯堡)
英國 (倫敦)
摩納哥
德國 (柏林)
荷蘭 (風車村、阿姆斯特丹)
挪威 (奧斯陸、衝索、博根)
比利時 (根特、布魯塞爾、布魯日)
匈牙利 (布達佩斯)
義大利 (米蘭、威尼斯、佛羅倫斯、羅馬)
梵諦岡

在這些國家和城市,我還是最愛巴黎,愛它的街景,愛它的文化,愛它的語言,愛它的隨意

 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
          man,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, it stays 
          with you, for Paris is a movable feast.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Hemingway, 1950



再去巴黎之前,海明威說的話還沒有什麼感覺
現在回想起來,在巴黎生活的感覺像作夢一搬
每次遇到台灣的留學生或交換學生,總是很喜歡討論為什麼會選擇來巴黎交換
有人說想練法文、有人說剛好選上、更多人說的是
他們想來看一下巴黎的文化
在歐洲眾多國家,很難國家可以像法國這樣,擁有驕傲的民族特性、擁有捨我其誰的主流文化
雖然很多人整天在漫罵這種驕傲的民族觀,但也是因為這種民族觀吸引著我們想來這邊學習

回來一個月,很多聚會大家都很好奇這趟旅程的收穫是什麼,每次好好想想,都有好多想說的故事和好多好想念的朋友
1. 這次旅程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是人,喜歡一個人旅行,也喜歡跟朋友一起旅行,但我也不盡然是一個每次跟同樣旅伴一起旅行的人,我喜歡偶爾可以自己去探險但也期盼偶爾可以跟人分享。
去法國之前,在法協認識的台灣人,串起了一些政大的朋友,也促成了極光之旅;

到法國第一個月,參加由EPF的姐妹校ESTP辦的語文課程,這的語文課程是個暑期語言夏令營,是個認識朋友的機會,也讓我明瞭就算外國人晚上每天跑party,早上還是可以爬起來上課考試,十足令我佩服,也發現很多外國女生其實只有去party才會打扮得花枝招展,平常上課就都蠻樸素的,而且幾乎都穿慢跑鞋上課。一開始的時候很生疏,都不太懂得怎麼樣去跟外國人hang out跟混熟,然後才發現,外國人都是靠party交朋友的,以前總是會覺得,外國人想要趴踢多半是為了SEX,但實際參與之後,才發現是外國人的交際方式,在思想較為保守的東方文化裡,喝酒跳舞總是被視為不務正業以及荒廢,這也讓我對趴踢文化又更體會了。在這個課程,除了學習法文之外,還利用法文介紹台灣美食、小吃、景觀,雖然只能用基本文化,講的很破爛,但是同學們都很支持,最後介紹國旗的緣由,希望大家有朝一日都能來台灣旅遊。





除此之外,在各大大小小的旅程中,也認識到許多不同國家朋友,中國人、韓國人、日本人、阿根廷人、俄羅斯人、希臘人、西班牙人、阿根廷人、巴西人、墨西哥人、德國人、荷蘭人、芬蘭人、挪威人、印度人、烏克蘭人、匈牙利人、非洲人,不同文化的接觸交流很有趣,總是會激盪出許多火花,或許很多人會覺得,歐洲是一個有錢之後再去的國家,因為這樣才有足夠的錢去享樂,但我卻不這麼認為,歐洲是背包客天堂,裡面不同國家的人成天轉阿轉,把旅遊當作是一種冒險的過程,把冒險當成是一個人生的態度,令我特別驚訝的是,在比較保守的東方亞洲國家裡,可以常常看到韓國的背包客,而且看到很多獨自旅行的韓國女生,多半利用寒暑假的空檔,一個大背包,勇闖天涯,或許,這就是為什麼韓國的公司總是可以做得比台灣的創新吧。每次看到一個人獨自旅行的女背包客,就會覺得為什麼他們能,自己不能。於是在這半年,自己也跑了南法、葡萄牙,一個人的旅行雖然寂寞,但也比較沒有束縛,想在哪休息就在哪休息,想在哪裡拍照就在哪裡拍照,想跟誰講話就去攀談,沒有面子的束縛,多了都是背包客的同理心,反而更容易敞開彼此的心胸,暢談旅程的特別回憶以及人生的規劃。我可以這樣說,在旅程中所碰到的背包客,多半是具有很有想法的人,每次的對談,好像都在提醒著自己要更強,要更勇敢的去追求想要的夢想,這篇文章寫在交換學生之後,希望我可以記住那一分感覺,激勵自己。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